第114章
云書說言尚沒有證據(jù)。
但言尚其實不需要證據(jù)。
能打壓一黨的,唯有他的政敵。
而太子的政敵,正是秦王。
秦王殿下因年初關(guān)禁閉一事休養(yǎng)了許久,如今正琢磨著從哪里找事,好讓朝堂知道自己并沒有敗、自己重新回來了。十月以來,因為刑部查羅修之死的緣故,秦王和言尚打交道比以前多了許多。
所以這一次言尚約秦王在北里見面,秦王欣然赴約。
之后便是針對太子的打壓。
秦王詫異,卻樂見其成,坐看言尚和太子勢力決裂。言尚此計若能削弱太子勢力,秦王為什么會不幫言尚?
便是懷著這樣看熱鬧的心態(tài),青天白日,秦王坐在北里一處酒肆吃茶。他對面坐著的,是刑部侍郎。而這個酒肆暗處多多少少站著、藏著的,都是刑部的辦案官吏。
眾人凝神以待,等著秦王的下令。
秦王等得頗不耐煩時,突然聽到了男女在下面糾纏不清的吵嚷聲。微微掀開竹簾,秦王和刑部侍郎看去,見正是言尚安排的那個喚作春娘的名妓,和那個戶部一郎中家中的張十一郎正在糾纏。
張十一郎回了長安后,多次為春娘一擲千金,成為了春娘的入幕之賓。
然而時隔一年,春娘已不是去年張十一郎認(rèn)識的那個尋常青妓。如今春娘能彈會唱,詩作更是一日千里,多次被長安士人請去宴席上做“都知”。大魏對青樓女子作詩技能的要求,已到一種十分夸張的地步。
春娘憑著才華在宴上地位節(jié)節(jié)升高,在北里的話語權(quán),自然也非素日可比。
最明顯的例子便是,春娘的入幕之賓,不是只有張十一郎一人。且春娘對張十一郎若即若離,并不讓張十一郎得到自己。而今這兩人站在樓梯上,便是為一男子在吵。
而那個被他們爭吵的男子,站在春娘另一側(cè),抓著春娘的手腕。
張十一郎喝了酒,酒勁上臉,抓著春娘的另一只手腕時,火氣也比平時大:“你爽我約爽了多少次?你不過是一個妓,真以為自己是什么大才女,這般不給老子面子?今天這酒宴,你必須跟我走!”